导演: 曾国祥
编剧: 林咏琛 / 李媛 / 许伊萌
主演: 周冬雨 / 易烊千玺 / 尹昉 / 周也 / 吴越 / [url=]更多...[/url]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10-25(中国大陆)
片长: 135分钟
又名: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 Better Day 01 用霸凌去拆解《少年的你》,显得小了。 虽然片子里不止一次地出现了符合霸凌这一定义的画面,如陈念被打、被剃头、被扒衣服、被录像。 但霸凌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年龄段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基于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一直弥散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行为的进化式延续。 只不过,相比于少年霸凌肢体上的暴力,成人社会的霸凌,被文明软化过,被成功和失败的社会学定义驯服过,早已经默契为一种不怒自威的人生潜规则。 《少年的你》好就好在拍出了那种倏忽急逝的少年感。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的天真。 少年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状态,更是一种人生状态,是孩子与大人的临界点。 一些孩子式的东西,已经开始坍塌,但那些大人式的东西,远还没有建立。站在成人世界的门槛,少年人面对的是,一地瓦砾,一片荒凉。 他们曾经坚信的和他们现在看到的,不再是同一种东西了。成年人曾经用书本教育孩子应该相信的,在孩子成长为少年时,又用成人的行为以身作则地否定了。 如魏莱父母,用一个成功者的言行所示范的。如陈念的母亲,用一个失败者的消失,所传达的。 这不再是你们曾经允诺给我们的世界,少年人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善恶观,撞击到复杂的成人判断标准,发生了扭曲、变形。 所以,躲避,是少年的常规动作。 有的躲避动作是有形的,如要债的人,在门外砸门时,陈念躲到了桌子下。有些躲避是无形的,如高考,“高考完了,就是大人了。” 再比如陈念总是戴着耳机,小北总是套着连帽衫。他们以为躲进自己可以躲进的世界,就可以避开成人世界的复杂,这是少年人负隅顽抗的天真。 他们以为煎熬总有收束的时间,比如高考结束。他们相信煎熬之外,有一个乌托邦,如考到北京去。 所以他们不情愿又不得不甘愿呆在上了锁头的学校的大铁门里,呆在安装了铁栅栏的教室的走廊间。他们和老师一起狂热地呼喊“我们终将成功,我们必定辉煌”。 少年的天真,因为还布满着希望,而显现出致命的绝望的光泽。就像小北制造强奸陈念的现场,被赶到的警察摁倒时,流淌在眼角的那滴眼泪。 少年的迷惘,因为无法解释的痛苦,而显现出触目惊心的幼稚的底色。就像陈念对找上门的警察说,“我明天还有两科考试”。 他们注定了失败的胜利,千疮百孔又光芒四射。 02 《少年的你》拍出了少年张望成人世界时的惶恐和渴望。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仅存于少年时候的生命之痒。 成人世界的复杂,令少年人顿住了脚步,郑易就说,“特别爱睡觉,有些人,有些事,不想看见”,陈念则会想,“当大人会好一点,记性会变差。” 就像少年对性的恐惧和渴求,他们害怕那种欲望的涌动,但又为这种起伏的欲望而隐隐欢喜。他们觉得爱一个人,是一种美好的甜蜜,但又为这种甜蜜背后欲望的污秽而羞愧,同时也为战胜欲望而生出一种骄傲感,所以小北要陈念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 少年面对人性的幽微,有如惊弓之鸟。 所谓霸凌,只不过是人性的一次次收紧与弹出。无论是在陈念那里还是观众这里,魏莱等人的霸凌都是人性的恶。 那些传递手机里陈念母亲信息的同学们,不会真正地像魏莱那样去霸凌陈念,但他们的交头接耳和窃窃私语,已经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 在人性每一个转折处的明灭里,霸凌行为的底色都不一定是纯正的恶,也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下的不自觉,一种情绪无法形成真正共振下的无意识。 可是,少年时,渴望独处,可也害怕被群体抛弃。 那个被群体意识冷落的少年,就成了陈念和小北。 少年纯洁,是大人的想当然。同样,少年的邪恶,也可能是曾经是少年的大人们的偏见。 所以还站在少年尾巴上的警官郑易和已经是成人的同事发生了如下的对话,“没有人是会为了谁而背上强奸罪和杀人罪”,“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所以,《少年的你》并没有试图去排查那些撕扯背后的原因,魏莱父亲、陈念母亲、小北的父母,因为不同原因而造成的社会教育的缺位,应试教育考核下秩序的灼热和冰冷,是这些结果的原因,但远不是根本原因。 或者说,只不过是那个永恒的原因,在时间作用下的再次弯曲。 所以,少年时,我们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陈念高考,这是她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小北入狱,也是一次高考,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经历自己的高考,上自己的大学。小北和陈念约定,“等你大学毕业,我就出来了。” 可是,会吗? 陈念和小北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里接受讯问,对成人屡试不爽的离间,在两个少年这里失效,他们不可思议又不可动摇地信任对方。 陈念最终被郑易所瓦解,不是因为恐吓而溃败了防线,而是为小北的安危而甘愿献出自己。 在探视室,两人一句话都没说,又好像已经说尽了这人世间的一切。 这是独属于少年的一种脆弱的坚硬,一种坚硬的渺小,一种渺小的伟大,一种伟大的脆弱。 03 《少年的你》中对少年的理解,仍然是成人式的。所以特写和背影的镜头居多。 只有对脸的特写够多,才能让观众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少年的你》说的是人,不是事。 这世界上事情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成人的事与少年的事,只是发作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每一个少年和成人都不一样。他们值得被铭记和书写。 少年的眼睛里,还有未经驯服的野生的光,而成人的眼神,就像动物被杀之前,没有表情。 或者说每一个少年都是一个少年,而每一个成人都是一样的成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年的你》没有问题,相反,《少年的你》问题还很大。 比如,表演上的用力。 用力不是一个贬义词,但一直用力,试图从一个高点再制造一个高点的用力,就生出青筋暴露的观看疲累。 一个好的表演不是一直绷紧,而是快与慢、柔与刚、收与放的有机结合。 比如,叙事上的散乱。 在电影的语境里,需要将少年这个概念具化为某一种行为。概念可以抽象,但表达需要具象,但《少年的你》仍然是就少年说少年,所以作为一部电影,《少年的你》在霸凌、虐恋、谋杀几个主题层面上摇摆。 就长矛指向的到底是教育还是人性,也暧昧不清,导致对影片的共振只能停留在各个片段的情绪上,而不是整体的主题表述上。 比如,表达美学上的撕裂。 《少年的你》里,有很中国式的表达,如根据模拟成绩换座位的画面。但也有很文学化的表达,如共生共犯的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