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1|回复: 0

拉罗舍尔阴影下的宗教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8 19: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涉及17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史传著作,对1621-1622年间征讨南方胡格诺派的战事都甚少述及,在本就不长的篇幅里也以负面评价居多,好像这只是一场由国王的一时脑热发动、一班庸碌无能的官吏和军人们具体执行的劳民伤财而一无所获的战争;同时期爆发的瓦尔特利纳事件更是让他们乐于将针对国内胡格诺派的征讨指为可耻的外圣内王之举。有趣的是,多数史传作者对1625年的拉罗舍尔之围却不吝赞美之辞——但是,作为同一场战争的不同阶段,拉罗舍尔之围和1621-1622年的战事真的有本质上的巨大差别吗?胡格诺派“国中之国”的消失真的是主观上荒谬的动机却带来了客观上良好的结果吗?

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更细节化、基于事实而非传统偏见的考察,Lublinskaya的French Absolutism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它是我目前看过的所有同类著作中,对1621-1622年的战事分析最全面、最细致的一本,很少会陈述一两个简单的事实后便急于做出片面的论断,而是有相对充分的数据和细节来支撑其观点。拜此书第四章所赐,我终于有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审慎的思考,多少也得到了一些确有依据、不那么武断的印象。

战争的肇始:无谓之战或顺势应时?

路易十三的宗教战争从来也不是针对保证胡格诺派信仰自由的南特敕令本身,而是它的附加条款。正是凭借附加条款,政府要掏钱维持拉罗舍尔的城防,胡格诺则派拥有独立武装、控制区内堡垒林立,享有税收上的特权。而这个附加条款最初也只有八年期限,之后由亨利四世和玛丽·德·美第奇两度延长,路易十三所要做的只是加以终止。

而法国胡格诺派本身在亨利四世死后,对政府始终存在不信任感。路易十三不同于他的父亲,自出生就是天主教徒且素来虔诚。他有时确实会对信奉新教的近臣表达希望其改宗的态度,但毫无迹象显示他不能接受新教信仰的存在。然而玛丽·德·美第奇摄政期间亲西班牙的政策与西法联姻使得胡格诺派大为恐慌,担心丧失在亨利四世治下享有的种种特权。他们在1614-1620年间王公显贵与王权的斗争中,倾向显贵而与王室敌对,甚至在路易十三迎娶奥地利的安娜时派出军队试图阻挠王室的迎亲队伍。


纳瓦尔和贝亚恩又是另一番情况。作为亨利四世的龙兴之地,这两个地区在他成为法国国王后却未能与法国合并,而是保持着事实上的独立。路易十三即位后纳瓦尔和贝亚恩人担心政府政策的改变,选择与法国国内的胡格诺派联合以抗拒可能发生的归并,并参加了拉罗舍尔的宗教大会,此举在法国激起公愤,以至于第三等级在三级会议上递交的陈情表亦要求结束这两省的独立状态。同时纳瓦尔和贝亚恩作为比利牛斯山区邻近西班牙边境的地带,对法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由于不施行萨利克法,尽管路易十三也身兼纳瓦尔国王的头衔,一旦他和他的兄弟没有直系继承人,这片阿尔贝王室的领土将落入胡格诺派的领袖、素来有不稳迹象的罗昂公爵手中(凭借其祖母伊莎贝尔·德·阿尔贝的血统)。路易十三出生前,罗昂曾被纳瓦尔人认为是推定的继承人。

结合以上种种,路易十三在1620年驾临波城、从而引发长达十年的宗教战争,似乎并不能说成仅凭一己的宗教狂热发动的无谓之战。既然早在1614年(路易十三尚未亲政)的三级会议上第三等级(而非教士等级)的代表就要求归并纳瓦尔和贝亚恩,那么可以说这基本是顺应了当时的民意的。1617年御前会议即已下达归并纳瓦尔和贝亚恩的谕令,只是迫于与显贵们和太后的战事未息而无法施行。而且国王谕令的内容绝不是取缔新教信仰,而是要求纳瓦尔和贝亚恩服从法国政府的统治、允许信仰天主教以及归还让娜·德·阿尔贝统治时期掠夺的天主教教产,他在波城建起一座高等法院及做弥撒即是表明这样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8 13:54 , Processed in 1.0869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