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6|回复: 1

考生导师口述考研复试得失经验(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7 20: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生导师口述考研复试得失经验(转)  1:1.2的差额与不断加大的复试权重,让考生们再度陷入焦虑。复试,尤其是面试,是没有模拟卷的。如果能够提前感受复试现场气氛,了解一些新鲜真实的复试场景,也许能增加一些胜算。
  四月,正是考研学子走向复试考场的时候。虽然经历了初试紧张激烈的拼搏,不少有机会参加复试的同学心里仍然忐忑不安: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向复试考场?在面试中该怎样作答,才能给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导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一无所知,又该如何应对?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复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考研的成败。今天,《求学•考研》特别邀请了在研究生复试中一举成功的同学和一些参加复试工作的导师、秘书,以他们亲身经历的现场经验,教你如何漂亮地打好“复试”这一仗。
  揭密:走进研究生复试现场
  “面试技巧就是谈自己熟悉的东西。”
  讲述者:刘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排名该专业第一)
  提及复试,很多人都会问“面试有什么诀窍?”“要注意什么技巧?”等问题,其实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并没有什么太过具体的技巧。我的体会是,考生在回答导师的提问时,应尽量地将话题转向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会谈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爱好一定要是自己所熟悉的,而且是近期经常接触到的。因为很多老师的提问极有可能根据考生的自我介绍而展开。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因此在进行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对古汉语语法非常感兴趣,老师便顺势和我谈起了《史记》中的一些语法现象,正好这本书是我在复试之前每天必读的书,对于其中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面试时就回答得比较流畅。
  面试最忌讳夸夸其谈。我曾在面试时碰到过这样一个考生,他把自己高中、本科期间发表的散文、小说等作品都拿了出来,并用许多溢美之辞来形容自己的写作能力,然而他在回答关于文字学专业知识的问题时却哑口无言,前后的表现反差如此之大,自然导致复试失败。
  我们学校采取公开面试的方式,所以在面试中,我除了准备自己的发言外,还十分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发挥得好,哪些地方是我应该特别留心的。我发现老师在面试考生时,还喜欢和周围其他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抓住机会加深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印象。比如,适当地点一下头,和老师进行目光接触等等,都非常有用。有的老师比较幽默,你可以在他说完话后微笑一下,表示对老师幽默之处的理解和赞同。这个方法我在面试的时候就使用过,感觉很好。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实话实说。”
  讲述者:吴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7级硕士)
  我们学校的复试很简单,共15分钟,先是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专业问题,既没有笔试,也没有要求动手做实验。但是,我在面试时碰到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被问到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问题。
  进入考场之前,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初试成绩很好,我认为自己应该很有把握通过复试,而且我面试前也和导师联系过,导师对我的科研能力比较认可。然而,当我在面试时被问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竟然反应不过来!10秒钟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我有点慌了,但是总不能不回答啊。我记得当时先是谦虚地说了一句“拿不准”,然后简单地谈了一些与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我不敢说多,既怕露了馅,也怕被老师打断回答。好在之后老师又问了我另外一个问题,而恰巧自己此前曾看过这个问题的一些相关资料,所以回答得很流利。面试出来之后跟别人交流,才知道很多同学都被问到完全不懂的问题,原来大家的情况差不多。
  事实上,面试时经常会碰到对老师的提问不甚了解的情况,关键看你怎么处理。我个人认为,考生可以这样对老师说:“非常抱歉,我现在对这个领域了解得不多,但我希望在的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然后可以简单地谈一点相关内容。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实在是一无所知,那就干脆向老师表明自己不知道,千万不能让老师认为你是在“强不知而以为知”。因为面试不仅测试考生的知识面,还测试考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变能力、治学精神等。所以,遇到完全不懂的问题时要实话实说,不要不懂装懂。
  “事先准备材料,展现科研潜力。”
  讲述者:郭瑜华
  (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专业06级硕士)
  早就听人说过,参加中科院的复试,看的就是你有没有科研潜力,因为他们招的是研究生而不是职员。那么,怎么才能让老师发现你有做科研的潜力呢?
  复试之前,我想过很多表现自己的方法,但大多都被我否定了。毕竟面试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时间,想要全方位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实在太难了。考虑再三,我采取了这样的方式:面试前,我将自己本科时发表的三四篇小论文做成一个薄薄的册子,并复印了好几份,以便复试时给老师人手一份。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我适时将这份早已准备好的资料礼貌地递到各位老师手中。后来,老师的提问也就随着其中的一篇论文展开。因为论文是我自己写的,所以回答起来游刃有余,我还顺着论文中的观点展开思路,提出了论文中没有涉及的观点。当我看到主考老师频频点头,我知道自己的回答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后来我才知道,我是我们专业唯一一位事先准备了材料的考生。那本小册子的原件直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因为它对我的复试帮助实在太大了。
  其实,一个人的研究潜力体现在你对提问的分析和表述中,可能自己意识不到,但老师们却能慧眼识人才。所以,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提炼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对于专业学术前沿的东西要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平时积累的,不可投机取巧。
  “关注面试老师的研究成果。”
  讲述者:小胡
  (湖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
  在我们学校,面试的先后顺序是通过抽签决定的。当时我抽到了第一个面试的签,我非常意外,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我想,这回肯定没戏了,第一个面试的人往往是用来衬托后面的人。但想归想,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考场。
  记得考场很大,里面坐了一排老师,都用亲切和蔼的目光看着我,有一位老师甚至主动对我点头微笑,我心里暖暖的,懊恼很快就没了踪影。“没事,我一定会顺利通过的!”我暗暗告诉自己,我是第一个向面试老师展现自我的学生,也应该是第一个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学生啊。
  面试的第一步是自我介绍。由于我在复试前早早打好了自我介绍的腹稿,所以我的表达清晰流畅、简洁扼要,给老师们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也使我在接来下的面试中信心倍增。
  回想我的面试经历,体会最深的是面试前要做好准备,尤其是要多关注面试老师的研究成果。面试前,我利用网络关注过所报考学校专业老师的研究成果,同时上中国**网浏览他们曾经发表的论文,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我认为写得精彩的论文我还特别仔细地进行研读,对其中的观点了然于心。让我没想到的是,面试时我抽到的题目正好与之前我看到的其中一位老师写的论文关系密切,于是我便大胆地在回答中引用该老师在论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同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来我看到那位老师一直在微笑。最后,主考的老师问我,这些看法是你自己的还是从哪里看到的,我便很诚实地回答了。
  所以,我的经验说明,即使是作为第一个面试的考生,也千万不能慌张,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充分展现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面试要表达流畅,抓住重点。”
  讲述者:阿冰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07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复试成绩排名该专业第三)
  我们学校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只有一个小时,共有两道题,都是论述分析题,考生可以任选一道作答。其中的一道题目我感觉似曾相识,题目设计得很开放,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自由地阐述观点。当时我顺着自己的思路一鼓作气写完后才发现,我的回答都快顶上写一篇论文了。
  接下来就是面试。面试的流程可能各个学校各有不同,有的学校采用公开问答的方式一起面试,而有的学校则采用考生轮流进入考场,单独接受导师组提问的面试方式。我感觉我们学校的面试有点儿像“审讯”――一个人进去,七八分钟之后出来。当我进入考场时,一位老师拿着盒子走到我面前让我抽题号(每个人抽两道题,题目都不同)。我拿着抽到的题目一看,感觉都比较熟悉,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接着,我开始作自我介绍,其实这些内容我早就背好了,比如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有什么爱好,以及我选择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全被我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感觉老师们对我的自我介绍还挺满意。
  之后,我开始回答刚才抽到的问题。因为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在回答时也只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没有形成太符合逻辑的思路,不过我的表达还比较流畅,也没有结巴。
  最后,就是老师的问答,其实和聊天差不多,有位老师问我是哪里人,父母是做什么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等等,感觉很亲切。似乎复试越进行到后面就变得越容易了。
  现在想来,我在复试中之所以能被老师认可,可能与我临场发挥有很大的关系。我在面试时语速适中,没有磕磕碰碰,这是我平时经常注意训练的结果。另外,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虽然没有像事先想好的那样,按照“第一”、“第二”类似的顺序回答,但我能很快地搜集脑海中存有的知识,抓住重点,我当时就听到有位老师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个小丫头挺会说的。”所以,我觉得面试最关键,最能直接地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
  “准备是否充分决定复试成败!”
  讲述者:蔡蔡
  (中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初试复试成绩均排名该专业第一)
  如果说初试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复试则更侧重于对个人能力水平的考查。初试结束之后的寒假,我选择了待在家里复习。我大量地查找中国**网上经济学方向的论文,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短短一个月的寒假里,我把专业知识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准备工作对我在面试时的顺利发挥很有好处。
  由于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很差,寒假里我还疯狂地练习英语口语。不仅经常在家里念念有词,我还看了好几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如《简爱》和《傲慢与偏见》,看电影时。我会下意识地模仿影片主角说话的语气和声调。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的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提高,与那段时间的练习密切相关。
  所以,复试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决定复试的成败。另外,我在初试之前就选好了导师,并把自己的简历和一些资料寄给了他。寒假的时候我给他打过几次电话,导师挺热情的询问了我的初试感觉,告诉我要好好准备复试,并发了两篇论文给我看。后来复试的时候我导师并没有参加面试,但我觉得,他对我的帮助很大。
  “英语面试表达流利最重要。”
  讲述者:李程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技术学专业工业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我的英语比较差,公共课英语53分,刚过线,成绩在31个考生中是最低的,所以面试的压力很大。进入考场后,我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老师让我坐下,首先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你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为什么选择考这个学校?”然后,她提出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之前我没有作过准备,所以回答得磕磕巴巴。5分钟过去了,第一部分面试结束。
  接着,老师让我看电脑上的几张产品图片,问我:“那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你觉得设计得怎么样?”图片上的东西看起来很像钥匙链,可我当时怎样也想不起“钥匙链”的英语单词该怎么说,只好模糊地回答说图片上的产品像是一个玩具。而当老师问起“产品设计得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时,我也不敢进行太多的评价,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去阐述。
  很快便到了听力面试的时间。老师在电脑上放了一段录音,我听得出是新概念第2册第3课的内容。录音放完后老师问了我几个问题,自己还算比较顺利地回答了。回想起来,我口试面试时所说的那些句子,在中学的英语课本上都能找到。因此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将对面试有很大帮助。
  总结我的经验,英语复试的关键在于平时注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复试时,要表现得自信大方,尽量用短句,少用长句,当碰到自己想不起来的单词,要尽量地用意义相近的简单的词来代替,一定要注意所说的句子语法结构正确,注意第三人称单数、时态等等。另外,回答的时候不要说得太快,表达清晰、流利才是最重要的。
  观察:复试老师感慨多
  “其实我们也很紧张!”
  陈教授(上海某高校硕士生导师)
  复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埋怨自己因为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在2007年的复试中,报考我们专业的一位女生口头禅很严重,她每说一句话,都喜欢在后面加上一句“我是一个……样的人”。其实,高频的口头禅只能说明她实在是太紧张了,想说什么连自己都控制不住。有位老师听得不耐烦了,就说了她一句:“你是一个喜欢给自己下结论的人。”结果,那位女生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复试还没有结束,她就捂着脸冲出考场,弄得老师很难堪。面试结束后,那位老师非常懊恼,他说自己只是想缓和一下气氛,为考场增加一点幽默的氛围,但是说话没有注意用词,无意中伤害了那位考生,使她失去了这次机会。对此,其他老师也都非常惋惜。后来,我们几位面试老师在一起总结经验时认为,在复试的面试环节中,我们自己也非常紧张,因为我们得保证提问的难度适当,确保程序的公正,还要调节考场氛围,让每个考生都能正常地发挥。
  实际上,面试老师们是怀着发现人才、提前认识自己未来研究生的良好愿望来参与复试的,我们与考生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互动的,我们提出的问题甚至是批评,都意在考查而并非想为难考生。
 “复试时答题观点不可过于偏激。”
  高飞(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曾经有一年,我们在面试时请考生谈谈中日关系的问题,有一位考生十分固执地表述了一个导师们都不认可的观点,该考生非但不虚心听取导师的建议和点评,反而振振有词,一直强硬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至于最后激怒了在场的导师。所以考生在复试时不要用过于偏激的观点来回答老师的提问。
  相反的,另一位考生同样在谈中日关系,她思路清晰,表述很有条理,最后取得了导师们的一致好评,复试拿了高分。记得她当时大致是这样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时代变了,现在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其次,国际结构变了,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再次,中国变了,中国不再像当年那样受别国欺侮,中国的实力在世界已举足轻重;最后,日本变了,日本不再是过去的军国主义,今天日本的民众也热爱和平,等等。像这样的回答,逻辑清晰,条理清楚,自然获得导师的好评。
  “研院不收留狂妄的街头艺术家。”
  刘教授(南京某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
  也许因为我们是艺术学院的缘故,在每年的研究生复试中,我都能遇见个别穿着或言谈“出位”的复试者。在2007年的复试中,有位男生是本专业初试的最高分,复试之前,导师们都对他寄予厚望,因为从初试表现来看,他的确很有才华。但是,当他走进复试教室的时候,我和别的导师都失望极了:他打扮得花里胡哨,像一个街头的行为艺术家,而且表情傲慢;他对老师们的提问不予理睬,一直在夸耀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和他对艺术的特异见解,我们不得不两次打断他的发言;后来谈到了流行音乐,他的观点与老师不合,竟然在考场里大声喧哗,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终于忍无可忍,将他撵出了考场。这是我所经历的最尴尬的复试,这个男生最后没有被录取,他真是太狂妄了!
  狂妄自大的街头艺术家,并不适合在神圣的艺术殿堂里进行学术研究;不论在哪种场合,整洁的外表和礼貌的言谈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复试是展现自我的舞台!”
  汪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05级硕士,担任过两次面试秘书工作)
  做了两届面试秘书之后,我感觉只有那种谦虚诚恳,回答问题详细周密,既能很好地体现出专业素养,又能有所创新的学生才是老师们最青睐的考生。一般来说,老师们是不会为难学生的,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比较幽默,喜欢开玩笑,偶尔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他们也会通过转换题目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我记得2006年有一位女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表达非常流利,给我的感觉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她当时报考的专业方向是古代文学唐宋方向,可是当老师让她背一首古体诗时,她却半天没有接上来,后来终于背出李商隐的《锦瑟》,可是众所周知,这首诗是七律,属于近体诗。当时老师们并没有为难她,让她继续背下去,只可惜她背了两句就再也接不上来了,后来自然被淘汰了。
  很多人都担心面试进行到后半部分,老师们都比较疲惫,可能没有耐心听自己的陈述,认为这样会对自己不利。其实复试的老师们都是非常认真和热情的,他们的评判与时间的早晚没有关系。记得2007年最后一个面试的是元明清文学方向的一个女生,由于只剩下她一个人了,那个女生不免显得紧张,自我介绍时速度非常快。老师们一直鼓励她,说不用着急,放慢速度,最后她自己镇定下来,回答问题很流畅,我感觉她发挥得很好,尤其是在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看法上,她的观点很有特色,让我记忆犹新,后来这个女生自然被录取了。
  总之,复试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不把它当成一场考试,你会觉得轻松很多。知识是靠平时积累的,临场发挥主要看你的心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0: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一下别人的经验,很有益处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6 17:35 , Processed in 1.1035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