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0|回复: 3

申论经典范文:谈“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2 18: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答要求:

  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以《谈“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大约900字左右。

  【参考例文】(1000字)

谈“发展”

  地面沉陷、河水混浊、废弃的厂房倾圮,被掏空了的矿井用黑洞洞的眼睛凝视着天空,人们在灰霾中咳嗽着——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景象,也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缩影。与此成对照的是,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天是亮的,水是清的,就连一座座工厂的断壁残垣也通过精心修饰显露出活力。资源型城市转型这道世界性难题已被德国人破解,它启示我们,只有以科学规律为武器,真正追求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内在规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是,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繁荣到衰退,又从转型到振兴或消亡的过程。自然资源终有穷尽的一天,转型成为城市无可回避的抉择——要么转型成功,城市进入新的繁荣周期;要么转型失败,城市随传统产业而消亡。由此可见,确保转型成功,是资源型城市重新振兴的前置条件。

  资源型城市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才能确保转型成功、避免转型失败?工业强国德国提供了鲁尔区的成功案例,中国城市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这就是要遵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在寻求转型发展中把经济转型同社会其他方面的转型统一起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转型首先要在经济转型上布局。城市政府既要未雨绸缪,像攀枝花市那样在太平无事中发现不测之忧,预见危机并及早应对;又要运筹帷幄,像孝义市那样制定转型规划,布好逆转局、下好两手棋:一手抓原有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整合,提升资源产业发展水平;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以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等为重点,打造新的产业优势。

  城市转型要在民生改善上破题。把民生作为转型的突破点,多渠道增加财税来源,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就业、社保、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改善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事业与经济同步转型、同步发展。

  城市转型还要在文化发展上谋篇。需要明白,资源型城市以自然资源相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历史,是城市的特色,是财富不是包袱。在城市转型中兼顾文化发展,借鉴鲁尔区的做法,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废旧工矿业资源,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个工业文化博物馆,不仅可以给城市注入活力,焕发特有文化的生机;更可以发展特色旅游,让居民共同的城市记忆变成货真价实的聚宝盆,使文化发展成为城市转型的点睛之笔。

  发展的路千条万条,在遵循普遍适用规律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物质财富和文化宝库中发掘资源,打造特色,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路,走进新一轮振兴,实现城市的浴火重生。

  【思路点拨】

  结合给定资料的全部内容,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来谈,要能正确揭示“经济与民生、文化、资源、环境协调同步”的“发展”思路,方为观点鲜明;没有紧扣材料,或没有选准角度,偏离题意,不能联系材料反映的“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抛开问题而谈发展,或者抛开发展而空谈问题的,为观点不鲜明,将在四类文记分。

  就题意和材料内容的联系来说,这实际上是一道“一点多维”的议论文写作题目,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向经济、民生、环境三个或加上城市文化建设四个维度发散。全面把握材料中提到的国内城市民生困境、三座城市的转型经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成功案例,可以提炼出3到5个分论点,即分别论述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经济(资源产业内部、资源产业与非资源性产业)、经济与民生、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与文化几对关系。
发表于 2013-5-22 2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1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非非 发表于 2013-5-22 23:09
我来赞一个

哈哈,好的,谢谢啦
发表于 2013-5-23 19: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功圆 发表于 2013-5-23 19:34
哈哈,好的,谢谢啦

客气客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5 15:42 , Processed in 1.1152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