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何航

饱和英语学习法 --献给真正想提高英语的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好了,记忆点的基本概念就是这样。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你作为学习者,需要决定记忆点的具体构成,你需要决定到底是拆开了好,还是捆在一起好。我之所以说“饱和法”在各个方面都是开放的,意思便是如此。当然,你也许会问,仍以上述6个例子为例,如果我不知道该拆开还是捆绑,该怎么办呢?十分简单,如果你看到一句话,突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自言自语道,我擦,这句话真是太牛逼了,那请不要拆开,保持它本来的面貌,因为这样一来,你在笔记中每次看到这句话都会有“我擦。。。”的冲动,想忘都忘不掉。
不要以为这一切很麻烦,又是做决定呀,又是记笔记的,实践了你就知道,整个过程其实十分迅速,如果是用鼠标键盘操作,更是快得一塌糊涂。另外,之所以这一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乃是为了从本质上提高你的输出水平(口语+写作,也可能包括翻译)。大多数人之所以输出水平有限,是因为并没有在输入和输出这两个环节中形成顺畅的从记忆到提取的通道。总之,只要保证设置的记忆点足够纯粹,你就能很快记住,并且从根本上做好了抗遗忘的第一步(后文还将详述具体的抗遗忘复习策略等),并且能在日后需要用到该记忆点的时候做到自动提取,自动输出。你以后需要担心的问题将不再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而可能是当需要描述某个情景的时候,脑子里一下蹦出N个词,你不知道选哪个才好。如果你能有这种甜蜜的烦恼,也就证明你的英文水平已经十分不错了。
再给大家看一句话,Wantology does not create vacuous wanting any more than psychologists creates anxiety.看懂了吗?如果看懂了,是扫了一眼便懂,还是看了好几遍才懂?如果你能写出类似的句子,是不是非常牛逼?这句该如何记忆呢?分开还是捆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说出或写出的英文没有我漂亮,不见得是你读的书比我少,或者我长了三头六臂,而是你很可能读的英文比我多,却食而不化,书读了不老少,却都大多还给了作者。所以,“饱和法”倡导的是,学了什么,要煮熟了吃,全部消化干净,绝不能生吞活剥,那样你即便读了几百本书,又有多少变成了自己的玩意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依据我个人的经验也好,身边的例子也好,我姑且大言不惭一句:你不需要去参加任何英语培训,你也绝对能在半年左右变成英语大神。

学英语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微观方面一定要细致入微。针对“饱和法”,我会慢慢给大家讲,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学了多年英语却原地踏步的朋友们。

今天一个朋友和我提了一个问题,我认为有些意义,和大家分享下。这位朋友说,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英语,还是哑巴英语,云云。我想说的是,第一,学英语的时间要以小时来计算,一个人也许学了十年英语,但实际上却不足几百个小时的学习。第二,我们不提倡哑巴英语,但你也别小看哑巴英语,即便是哑巴英语,你达标吗?你能写出一首漂亮的文章吗?口语没那么神奇,别让那些骗人的方法蒙蔽自己的眼睛。这些骗人的把式都宣称,哎呀中国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结果都是哑巴。。。大家请仔细想想,他们到底学了几个小时呢?如果没学几个小时,徒有十几个年头的东奔西逛,怎么会不哑巴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英语学习方法一套套的,都说几个月,半年就NB了,我听VOA常速就用了大概3000-4000小时才算熟练,听一遍能80-90%+,更别说CNN,NPR,美剧,你几个月,半年能学出什么样来?听得懂广播,听得懂美剧,电影吗?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对大部分来说不是拿来翻译,写文章的,不是你中文搞成英,英语的搞成中文,我看着都心慌,这要是人说出来,真是听不懂”

回答:“我文章开头就说了,没有所谓的“方法”、或者捷径,只想着找方法乃是学习英文的大忌,好比在陆地上学游泳。大部分人所说的方法,即method或者approach,这种东西确实意义不大。我给出的这一套东西,是modus operandi,说白了,提取最好的学习习惯并一以贯之。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两个,第一,学了却得不到营养;第二,学了却容易忘。仅此而已。几个月成不了大仙,除非是语法基础非常扎实,本身有一定水平,然后全职学习,每天超过14小时的努力,着一定会有量变,很多日语学习者都能半年过日语一级,便可以佐证这一点。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另外,你几千个小时,VOA standard才能搞清楚,且只有所谓的八分之八九十。你也许没认真看我写的内容。我已经说了,80%懂,90%懂,乃是不懂。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没有80%懂这种说法,假设你需要做口译之类的,结果关键的一句,恰好那20%的你就不懂,那你这一整段的任务就没有达成,意义为零,即,所谓不懂。

我文章已经说了,以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为基本参照曲线,低于这个的,属于低效。就仅此而已。我只是在尝试让整个learning trajectory变得更高效而已。我不想推翻这个曲线,更没这个能力。从听力来说,你起码低于参照曲线,那就应该起码向参照系看齐,思考为什么没达到参照系的标准,徐图进取。

重申一下,我不准备忽悠任何人,我讲的方法,我开头说了,不是千万法,疯狂法的那种方法,而只是一种提炼出的高效学习习惯。它一点也不神奇。”

................还是不发表评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润色后的第一段翻译,native Speaker 帮改的

A frigid wintry morning, cold sinking its fang into very pore, sunbeam barely peeping out of the horizon, the melodious cries of the tofu vendor, echoing and stentorian, brings the little town to life. Necks craned, just as quickly, springing
back, with trays and plates in hands, housewives scurried to the tofu tricycle.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已经给出了记忆点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办法,以及最最初级的做笔记的办法。现在我详述一些细节,并将在其后给出具体的操作范例,方便大家理解整个流程的操作。我先主要讲阅读这个部分,因为饱和法认为,单个英语学习者的各方面能力,即听说读写(偶尔包括译)的能力大致是均衡的,通俗一点讲就是,听力特别好的人,写作自然不会太差,反过来也基本成立,总之,你很难找到一个口语特别特别地道,但却连个便笺都不会写的英语学习者。原因十分简单,除了个别人群(比如读物理专业的博士生,他们要求看大量的英文物理学文献,但口语的用处却不大,这类人群一般口语和阅读能力是不成正比的。但此类人群,属于isolated case,整体来说比例很小),大部分英语学习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均衡发展(均衡的意思也很可能是,各方面都比较差,不均衡才怪。均衡的另一层含义,我将在后文详述,此处因篇幅所限姑不表)。当然,平心而论,从绝对的角度来说,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最弱的环节自然是听力,但解决之道并非是简单的磨烂耳朵。磨烂耳朵自然有用,但如前所述,不能因为毛巾冷敷有用,就不管青红皂白地看到有人发烧就给人冷敷。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最高的效率,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有用。在讲解精读方法之前,先解释一下为何首先讲解的是阅读,而不是听力或其他(大家必然有此疑问)。

以下是一个递进逻辑推导过程,所以请不要掉队。

1.
我们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决定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歪脖树”,无论是哑巴英语也好,聋子英语也罢,只是歪的具体形态稍有差异而已。(也请不要盲目BS哑巴英语,姑且问问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到底几何。大部分的真实境况是,连哑巴英语都不达标)

2.
饱和法的目标是矫正这颗歪脖树(传统教育重视的书面英语,也在矫正之列,因为也是歪的)。

3.
最佳的矫正办法是全部锯掉,但这显然不现实。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没人能够承认这种成本。从语言学上来说,已经僵化的坏习惯也注定了即便全部锯掉也是枉然。

4.
针对上述问题,饱和法的解决方案是:老树发新芽。即,让已经停止生长或者生长极其缓慢(而且是歪的)的部分重回正途,起码先做到新长出来的部分不歪,至于已经长歪的根部,你也无需担心,只要新生长的部分足够茂盛,垂下来的枝叶便是完美的包装(也只能包装而已,别追求完美。你不是老外,请接受这个现实。完美的包装,已经算稀有品种了,我们不能太贪心)。

5.
要做到老树发新芽,不但不能彻底推翻歪脖树的根部,即原有的以视觉输入为主的学习原则,还必须因势利导,利用以阅读为主的传统办法,稍加变通,横向刺激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听力、写作等。(没什么东西是一定好或者一定坏的,如同很多人争论是否有必要使用英英字典一般,英英字典当然好,但你要是碰到kiwi这个词,还坚持只看英英字典才算数,我会认为你神经有问题。我们只要结果,过程不论)

6.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视觉输入学习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信息量大,十分直观,而且准入门槛低。换言之,如果你词汇贫乏、阅读能力弱,想直接提高听力绝对是humanly impossible,几乎是人力不可为(对此后文也会有专门的讲解)。我们崇尚勤奋,但你没必要拿鸡蛋碰石头。总而言之,饱和法是一种大剂量突击学习法(突击,此处为中性词),突击的本质决定了必须以阅读作为主要输入手段,因为其他任何输入方式,例如听说材料,皆不能够满足突击学习所要求的大剂量输入。


综上所述,饱和法将把阅读作为核心。但阅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而之所以把阅读作为核心,是因为这样能取得最高的效率。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开始讲具体的阅读,即精读方法。饱和法所要求的精读法和传统学校教育中的精度概念稍有不同。区别如下:

1.
传统精读的精髓是慢工出细活。比如,一本精读教材要学习一个学期(有时候还上不完),一个单元就可以讲好几个课时。欲速则不达,是传统教育法提倡的种优良传统。

饱和法中的精读要求速度,比之于传统精读法,速度可能会快上十倍甚至几十倍(指学习进度而言)。

2.
传统精读要求学习者经常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课业内容,甚至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之说。

饱和法中的精读对原文内容只要求快速学习一遍,之后便彻底丢掉原文内容,但要求复习精读过程中形成的笔记。

这一点也是饱和法效率更高的原因之一。因为传统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该模式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首先,学习效率不好保证,其次,复习的对象过于宽泛,这导致了复习过程的低效。所以,饱和法在初次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将目标材料转换为记忆点,并以笔记的形式保存。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第一,记忆变得更为简单(详见前文有关记忆点的部分),第二,只复习笔记,大大节省了复习时间,并能保证高效率。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从具体操作步骤方面入手,详细解释一下饱和精读法。依然和前面的讲解类似,我先给出操作说明,之后给出操作范例。范例包含两个具体的阅读片段演示,第一个是针对之前分类中的“伪英语高手”的材料,选自The Economist,第二个针对之前分类中的“英语矮子”,材料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还没开始具体举例子呢,祈祷到时候自己表变卦)。好,我们开始。

首先讲解理论上的要求。

1.穷尽式记忆。

饱和精读法原则上要求记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单词,类似schadenfreude这种偏门的德语词(幸灾乐祸之意),demos这种不常用希腊词(庶民、屁民之意),bravo这类拟声词,以及modus operandi这类拉丁词通通要求记忆和应用,对,你没看错,不但要记住,还得会用。概括来说,大词VS小词,简单词汇VS复杂词汇,初级词汇VS高级词汇,常用词汇VS装逼词汇等等分类,饱和法在原则上一概不予承认。另外,饱和法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不存在绝对的同义词。想必你已经懂了,饱和法对词汇学习的要求是穷尽式的,传统教育中所奉行的,“单词不懂没关系,靠上下文进行猜测,以此浑沦吞枣读读原版小说”式的方法是饱和法所坚决反对的。(我没说传统教育就百分百没道理,记住,饱和法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不是比谁对谁错,那毫无意义)

2.穷尽式查阅。

对阅读中碰到的任何生词,饱和法要求进行穷尽式的字典查阅。即,对单个生词的字典查阅,原则上要求至少查阅牛津、朗文、科林斯、韦氏、美国传统这五本字典(个别时候甚至需要动用牛津大词典这种大杀器,或者利用google),并在原则上完全掌握全部字典中的全部释义(是原则上的,因为个别时候,这并不现实,我们不能太死心眼,记住,一切都是为了效率)。至于为何如此,原因是,每种字典的针对人群是有区别的,也各有优缺点。例如,韦氏大学词典和美国传统词典一般针对的是母语者,其释义无比精确,但缺点是释义用词艰深,低水平学习者难以读懂,且很少提供例句,不利于理解。牛津、朗文、科林斯虽然释义浅显易懂(牛津的稍难一点点)且例句丰富,但释义准确度较之韦氏和美国传统而言要差一些。另外,韦氏和美国传统的释义十分全面,几乎能够囊括所有词义,而其他三本词典在这方面要逊色许多,以科林斯为甚,其只收录最常用的词义,让人十分火大。以上各类词典皆要求使用英英版本,同时配以一本英汉词典,推荐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手头没有的,也可以使用有道等,但英汉词典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即,前述各本英英词典查询后,仍然弄不懂词义的情况下,才可以看汉语解释,或者个别事物名称,如我之前给出的例子,kiwi,猕猴桃,这种东西,一旦发现是具体的物事名称,直接看汉语解释便好。至于某些自己难以把控的“灰色地带”,也不要着急,随着学习的深入,你自然变得游刃有余。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楼主的语音,可以欣赏一下他的口语: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530677&uk=401340730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3.你需要记忆的有两种东西。

你不会的+你用不出的。单单记忆你遇到的生词和新鲜用法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看得懂并不代表用得出,所以你的笔记将既包含你不会的用法,也包含你用不出的用法。举例来说,even so, according to Milica Delevic, the head of the Serbian parliament’s EU committee, things are looking up for next year,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看得懂这句话,look up表示好转,有起色之意,我知道你看得懂,但你是否用得出,就不好说了。至于你是否能够用得出,我相信你自己知道,判断标准很简单,看到look up的时候,如果觉得很潮、帅气,那你必定是用不出,如果你毫无反应,认为稀松平常,那你便用得出。既然用不出,请老老实实记笔记,将look up收入你的笔记文档。

4.关于笔记的形成。

笔记的内容必须足够简单。采用极简笔记法有几个优点。首先,笔记的形成将十分便利,例如上文的look up,你需要做的就是把look up原封不动地记入笔记,作为一个记忆点,仅此而已。笔记中的词汇一定不能带有任何中文或英文的解释,必须是“光杆司令”。同样以look up为例,你的笔记绝不能记成, look up: be improving / promise more success这种格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不给出解释的情况下,笔记的作用其实便类似一个微型的词汇测验,这样一来,每复习一次,便是测验一次。我们知道,所谓的复习,其意义主要在于温习已经忘却或濒临忘却的内容,而如果你的笔记包含了关于记忆点的解释性内容,对记忆点是否已经熟记于心将变得无法判断。所以,极简笔记的意义在于,首先将学习材料转化为笔记,笔记的内容应该做到足够简单纯粹(记忆点),随后对笔记进行测验式复习,这样一来,只要能保证复习的高效率,一切都将变得更美好(后文将详述复习的时间点安排及复习效率的优化问题)。

5.关于笔记格式的分类。

笔记格式分为两种,即,纯词汇文档,以及例句文档。词汇文档中既包含单个的生词,也包括短语;例句文档则只包括各式例句(详请请参阅前文,有关记忆点定义及分类的相关部分)。所以,你需要备有两套笔记,第一套用于词汇,其中只包含各种“光杆司令”摸样的单词和短语,另一套则只包含大量英文句子。

6.关于笔记的内容上限。

纯词汇文档的内容上限为200至500个记忆点;例句文档的内容上限为200个记忆点(二者皆是弹性设定,可自行调整,但建议采用推荐设置)。达到内容上限后,应重新建立新文档。例如,假设你需要建立包含500个记忆点的纯词汇文档,你需要建立3个文档,分别为vocabulary list 1(200), vocabulary list 2(200), vocabulary list 3(100),括号内的数字代表记忆点数量。之所以如此设定,是因为每个文档将作为独立的复习单元而存在,以前述3个文档为例,为了达到最优的记忆效率,3个文档的初次及后续复习时间点是完全相互独立的,所以必须进行标记(后文将详述复习计划的细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8: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许有点看晕了,但为了说清问题,这又是必须的。晕了也没关系,既然理清了上述6点,我现在总结下饱和精读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包你一看便懂,即,阅读过程中发现记忆点→查阅工具书→记忆点横向扩展(后文将配以实例进行阐述)→形成笔记→复习笔记。

很土是吗?是很土。我之前和大家说过了,这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万灵药,饱和法只帮你实现两件事情而已:学了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以及学了就忘,即所谓左耳进右耳出。我之所以在前面花了将近两万字来作铺垫,就是希望你能懂得一件事:在饱和法中,任何东西都是量化的存在,即,你背了多少单词,看了多少书,记了多少个例句,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进行量化。在饱和法的模式下,在任何时间点,你都将对以下几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做到了如指掌:

我已经学了多少东西?

已经学过的内容中,我忘却了多少?

已经学过的内容中,哪些内容是我将要在近期忘却的?我将在未来的一段既定时间内学习多少知识?

。。。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可以随时使用数字来回答。当别人问你,你掌握了多少词汇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回答:“4M”。4个MB容量的文字文档能包含多少东西,你懂的。前面说过了,饱和法是一种突击学习法,更进一步来说,饱和法是用数学的态度来对待英语的,将所有步骤进行量化。当你想追求效率的时候,数学永远比其他东西更靠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7 16:30 , Processed in 1.1152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