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7|回复: 0

从黛玉的个性看被宠坏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11: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兰心慧质、善良重情、悟性极高、富有诗才。可她又有许多性格上的缺点:孤芳自赏、独善其身、不擅人际交往;敏感脆弱、伤春悲秋;小心眼儿、任性使气,简单率直、喜挖苦人等。黛玉这些个性特征的形成,追根溯源,有遗传的因素,而更多是生活的环境造成的。
81cd565ad66b234496bf2124b03ee03f.jpg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超越与自卑》中说,小时候被宠坏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任性、骄傲、过于单纯的性格缺陷,主要表现为:自认为超越他人,要求他人按其意愿行事。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极度气愤、沮丧、痛苦。不善与人相处,既希望获得他人无条件的爱与尊重,却又不知如何尊重他人。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低,容易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对人性和人情缺乏理解,常会在社会交往中思想简单直接、心直口快,得罪人而不自知,以至种下人际关系的恶果。

阿德勒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与黛玉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黛玉的这些个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

黛玉生长在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母亲身体羸弱,只生得一女。父亲"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把黛玉这个独生女儿当作儿子来抚养,从小教她读书识字,爱如"掌上明珠"。在当时的社会,可见待遇之高。在黛玉还年幼时,母亲病故,父亲公务缠身,无暇管教女儿,只能把她送到外祖母家。隔代亲情使外祖母对外孙女更加百般呵护、宠爱放任。

从上述经历可分析黛玉个性特征形成的原因:一、父母的宠溺和放任。母亲性格、身体羸弱,百般宠爱女儿,加之早年亡故,父亲忙于公务,对女儿疏于管教。二、独生子女,缺少竞争者。家中"支庶不盛",与年龄相仿的手足、同伴相处少,导致其自我中心,社会交往能力较低。三、寄养的经历。母亲病故后送到外祖母家居住,远离父亲,在复杂的大家族环境中步步为营,极其缺乏安全感。而隔代亲情又使身为外祖母的贾母对黛玉无原则地疼爱、娇惯,在思想、规范、礼教上从不加以教导。

成长的环境使黛玉成为了"被宠坏的孩子"。她虽然时常"娇喘微微,泪光点点",但脾气、个性不小。一方面,她因高傲而小心翼翼,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她又性格分裂,常意气用事,口出逆耳之言,使周遭的人感觉尖刻和小心眼。与夏金桂的放肆无礼和粗俗不同,同是被宠坏的孩子,黛玉以优雅的姿态把个性隐藏得更深些。迫于外界势力时,外在表现顺从随和,但内心却因不甘而汹涌澎湃。她潜在的需求与内心的冲突、不满,会时而通过特定情境的尖锐言语表现出来。

36637402_xxl.jpg

黛玉被宠坏的具体行为表现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傲岸自许,任性使气。黛玉对现实是傲视的,她孤芳自赏,目下无尘,爱恼就恼,想说就说,如孩童般的任性。对大观园的当权人物贾母、王夫人从不说一句阿谀的话,不做一件奉承的事。管家"周瑞家的",仗着王夫人地位稳固,气焰嚣张,到处受到尊敬,而黛玉却不买账。在"周瑞家的"分送宫花给众姐妹时,黛玉当面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元春贵为皇妃,在省亲时,众人俯首逢迎,黛玉却表现出不屑。甚至是对皇帝,黛玉也不当回事。一次宝玉把皇上赐予的香珠献宝似地赠给黛玉时,黛玉却随手一扔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可见,黛玉对人对事,均凭自己的好恶、凭情感的流转,毫无顾忌地任意而行。她的灵心慧舌虽引出许多"俏语"和"雅谑",但在大观园里却形成了"尖酸刻薄"的形象,为此得罪不少人。

敏感脆弱,易受伤害。黛玉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伤春悲秋、多愁善感、忧郁苦闷。这与她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她和宝玉间爱情结果的不确定性紧密相关。但主要还是由于她从小受到过度娇纵,形成像瓷器一样易碎、脆弱的性格。在她这种被宠坏的孩子看来,外界的人、事、物必须顺从她个人的意愿,他人须无条件地接纳、欣赏、爱护她,当遇到事违己愿或有一点困难,甚至只是他人的一个脸色、一句不逊的话,就会大受打击。像孩童般,常以流泪为武器,以此换取想要的东西。然而,现实生活中,她所要求的事是难以如愿以偿的。于是她感到处处碰壁,以至于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15433188_xxl.jpg

思想单纯,缺少社会经验。黛玉出生在一个比较单纯的家庭,但后来投身的荣国府,人际关系却错综复杂。在荣国府,与众人打成一片,隐忍曲承,安分随时,是受到赞赏的美德。只有学会这种立身行事之法,才能保全自己。但这种做人之道从没有牵动过黛玉的心。她耽于艺术、文学和想象之中,不好与人交际。她尊崇思想的清静与高洁,不愿介入他人的私事,也不希望他人界入自己的生活。她还怀有自我肯定的价值观,鄙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为诗不夺魁而耿耿于怀,为在众姐妹中技压群芳而沾沾自喜。她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才情,在现代社会看来是值得嘉许的,但在封建社会,却有违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规范。从中我们可看出黛玉个性中的随心所欲,任情任性,不受拘束,像个涉世未深的孩子。

不懂得表达爱。与宝玉的爱情是黛玉生命的全部意义。可黛玉对唯一真正欣赏她、爱她的宝玉,却也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不知如何去爱。她对爱情向往,却又怕受到伤害,处于矛盾之中。她常在醋意中试探宝玉对自己的爱情,而孤高自许、过于自尊的个性,又使她对宝玉若即若离。对宝玉动则气恼、哭泣,或薄面含嗔,或马上"摞下脸来"。黛玉对爱的态度和行为,也是被宠坏孩子的典型表现。他们对待外人、不亲近的、未深入交往的人,表面上常遵从礼节、客气恭顺,但对自己的亲人、所爱的人,就非常任性。爱之愈深,伤之愈切。黛玉对宝玉的爱是深挚的,但对宝玉来说,在他周遭的人里,让他情感最受折磨和伤害的,却也是黛玉。

37063920_xxl.jpg

正因为黛玉这种孩子气的性格,在成人的社会里,在世俗的观念中,是无法被接纳与容忍的。她的成长环境、教养方式,使得她的社会能力较低,个性矛盾重重,既自尊又自卑,既善良又犀利,既坚定又脆弱,既叛逆又退缩,既痴爱又深恨,既清高又抑郁。在与宝钗的婚恋竞争中,她的本性虽赢得了宝玉的爱恋,但却无法获得荣宁两府上下人等的认同,以至在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婚姻的旧社会中败下阵来,最后年纪轻轻就抑郁而死。

黛玉的悲剧性格,让我们扼腕长叹的同时,也深受启发:放纵、溺爱的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任性、脆弱、单纯、社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生存能力低下。现代父母养育孩子须引以为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11-17 23:47 , Processed in 1.0975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